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文明网!

“我在中国有朋友 我在中国有个家” ——呼伦贝尔市以跨境体验之旅搭文化交流之桥
发表时间:2025-06-13 15:41:00 来源:hlbe

当额尔古纳河的晨雾漫过国界,中俄青少年的朗朗书声如百灵鸣唱,在研学课堂共书“福”字的吉祥;当满洲里的夕阳为套娃广场镀上金边,蒙俄游客与牧民的舞姿似流萤蹁跹,在篝火旁共谱马头琴与手风琴的和弦;当那达慕的号角唤醒草原,不同肤色的面孔在长调与巴扬手风琴的和鸣中,共饮一碗跨越国界的奶酒——呼伦贝尔这片土地,正以文化为桥,以交流为墨,绘就一幅跨越国界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化交流画卷。

研学音符

奏响文明互鉴的青春乐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文化交流的种子冲破纸面桎梏,研学旅行恰似一架横跨国界的彩虹桥,让中俄蒙青少年在实践中触摸文化的温度。在扎赉诺尔区,中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研学之旅开展得如火如荼。扎赉诺尔第一中学的课堂上,中俄少年手执毛笔,在书法的横竖撇捺间感受东方美学。俄罗斯学生嘎佳兴奋地说道:“我非常喜欢扎赉诺尔,这里的人民非常友好,和同学们在一起活动我很开心。在这里我学会了写福字,我还想再来中国,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自2023年末以来,超万名俄蒙青少年跨越国界,让呼伦贝尔的草原林海成为文明互鉴的活课堂。他们在跨境研学中体验驯鹿文化,与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灵动的驯鹿亲密互动;在额尔古纳河畔聆听诗歌朗诵,让语言的韵律在河风中交织成歌。相较于25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课堂上共绘一幅画的默契、游戏中同声大笑的共振,更让文化交往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可触碰的温度。

“我们去了中国的家,去了中国的学校,我们吃了很好吃的中国菜,我很喜欢中国。”参与“我在中国有个家”活动的俄罗斯学生笑意盈盈地说道。这场中俄学生家庭结对活动,成为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一抹温馨的记忆。在中国学生家中,少年们一同品包饺子的烟火温情、写汉字的横竖意趣、抚古筝的丝弦雅韵。分别之际,中国家庭送上“十四冬”吉祥物、特色奶制品等呼伦贝尔特产,俄罗斯学生则带来本国特色手工艺品,一份份盛满心意的礼物,承载着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这不仅为两国青少年架起交流与友谊的桥梁,更让“中国朋友”的模样变得清晰而亲切。

2025年,呼伦贝尔馆企协同科创北疆研学实践基地的揭牌,让科技与人文共舞,为传统研学插上智慧翅膀。“我在中国有个朋友”系列国际研学活动、“中俄情·古纳行”研学活动以及走进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等研学之旅,让友谊与文化交流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截至3月底,4650名俄罗斯青少年的足迹,已在呼伦贝尔的土地上画出友谊的弧线。这些跨国的研学旅程,正让年轻一代成为文明互鉴的使者,让“我在中国有个朋友”的温暖,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传递。

未来,当“研学+科技”“研学+非遗”等创新模式次第绽放,这片土地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传统文化在国际对话中澎湃出新的浪潮,在文明互鉴的星空下奏响更恢宏的时代交响。

中俄少年一起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王化勇 摄


微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