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呼伦贝尔市以其广袤无垠的天地,呈现出雄浑壮丽的自然风貌;其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
早在两三万年前,扎赉诺尔蘑菇山就有旧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的踪迹。“扎赉诺尔人”创造的远古文化,被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命名为“扎赉诺尔文化”。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东胡、匈奴先后活跃于呼伦贝尔大地,此后2000多年间,鲜卑、室韦、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相继在此繁衍生息、迁徙转战或割据建国,呼伦贝尔草原因此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阿里河畔嘎仙洞石壁上,依稀可见北魏拓跋焘遣人祭祖的石刻祝文,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生的历史进程。
历经岁月沉淀,呼伦贝尔市孕育出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戍边文化、森林文化,各类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绘就北疆文化呼伦贝尔绚丽篇章。
红色文化
北疆大地的精神旗帜
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
红色是奋进的颜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已融入我国各族人民的血脉。
边城满洲里曾是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的关键节点,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众多革命先辈在此留下探寻救国真理的足迹。1932年,海拉尔、满洲里等地爆发“海满抗战”,苏炳文、张殿久等爱国将士在缺援少饷的困境下,顽强抵抗装备精良的日寇达68天之久。东北抗日联军3次大规模挺进呼伦贝尔地区,在近4年的西征战略行动中,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大量歼灭日伪军,有力牵制日军进攻,极大鼓舞了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抗日斗志,涌现出冯治纲、高禹民、郭铁坚等一批抗日英雄。
如今,这些红色事迹成为重要文化资源。海拉尔北山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依托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建成,其地上地下工事复杂、规模宏大,设施完备且保存完好,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阿荣旗的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东北抗联在呼伦贝尔地区与日寇艰苦作战的历史。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小库木尔村的抗联英雄广场和革命史展厅,通过石碑、浮雕和雕塑,生动再现抗联英雄抗击日寇的英勇壮举。
此外,中共六大展览馆、冯治纲将军殉难处、博克图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遗迹,共同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为呼伦贝尔市奋进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已成为呼伦贝尔市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撑,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呼伦贝尔新篇章提供着不竭的奋斗源泉。
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蒙ICP备18005025号-1
copyright (c) 2018-2022 呼伦贝尔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