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额尔古纳市通过构建“理论+文化+治理”融合模式,打造“理响右岸”理论宣讲品牌,以多样化的宣讲形式和贴近群众的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将理论知识融入文艺演出、民俗活动等形式中,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效传递了党的声音,增强了宣讲的实际效果,赢得了广泛好评。
从“传统阵地”到“全域触达”
额尔古纳市持续推出“理响右岸”全媒体宣讲系列视频,制作《戍边文化》《国防教育》等系列微视频17期,播放量突破3万次。通过新媒体平台、社区群等“云端”阵地,将宣讲内容转化为“短平快”的视听产品。同时,线下举办“智慧青春·书香额尔古纳”读书会、“诚信北疆”演讲比赛等活动,巾帼宣讲团以访谈模式的“女性会客厅”,畅谈工作生活、分享心得体会,形成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传播热潮。
以“戍边文化”为纽带,推动宣讲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开展“阅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额尔古纳河右岸”慢直播活动,将理论宣讲融入景区导览、民宿体验等场景;建设“戍边文化主题公园”“室韦红色前哨”等实体阵地,游客在润物无声中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精神根基。
针对党员干部、社区居民、农牧民等不同群体,依托“基层学习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开展“七进”活动500余场次,覆盖2万余人次。拉布大林街道新华社区开展了一把“小板凳”就是一个“移动讲堂”零距离传递理论知识活动,在社区居民中全方位深化教育,让党的理论宣讲更加深入人心。额尔古纳市检察院以“携手‘童’行‘未’爱护航”为内涵打造“童桦未检”法制宣讲品牌,实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声入人心”凝聚思想共识
额尔古纳市扎实推进“理响右岸”理论宣讲工作,以三级宣讲网络凝聚群众共识、以特色文艺活动激发文化认同、以民族团结标杆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北疆落地生根。建立“市领导带头讲+特色队伍巡回讲+百姓名嘴常态讲”的宣讲模式,组建“法治、青年、巾帼”等9支特色宣讲队,吸纳宣讲员70人,选拔“理响新征程”优秀宣讲员10名,组成专兼结合宣讲梯队,促进基层党员干部、边境群众、青少年等2万人次参与学习。以文艺宣讲引共鸣,乌兰牧骑巡演与戍边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开展了“电影+宣讲”“邻里故事会”等200余场特色活动。内蒙古卫视专题报道的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心系国防守护北疆”戍边事迹,推动戍边文化宣讲与爱国主义教育双向赋能,实现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同频共振。以思想认同树标杆,蒙兀室韦苏木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党委书记达富拉受邀参加自治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巡回宣讲,通过“典型示范+全域辐射”的双轮驱动,既在额尔古纳立起“看得见的标杆”,更以“石榴籽”工作法串起跨区域经验共享链,推动守望相助理念深度融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实践。
下一步,额尔古纳市将继续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声”入人心、聚力成势,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思想力量。
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蒙ICP备18005025号-1
copyright (c) 2018-2022 呼伦贝尔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