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在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上不断作出战略部署。呼伦贝尔市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步伐。2022年印发了“十四五”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4年编制完成了《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及《低空空域优化使用方案》,从顶层设计到空域优化,全方位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力三角翼,是航空运动领域中最受欢迎的轻型运动类飞行器之一,其飞行安全性高,操作方式简单,比热气球抗风性高,也比座舱式飞机视野更广阔。近年来,在我市部分旅游景区,乘坐飞行器俯瞰风景成为一种风尚,从空中视角感受呼伦贝尔草原壮美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这两天,陈巴尔虎旗飞鹰航空飞行营地的飞机维修人员正对飞行设备进行全方位调试和检查,为即将到来的春夏旅游季做准备。
陈巴尔虎旗飞鹰航空运动俱乐部有限公司经理韩旭介绍说:“我们每年春季在开飞前对营地内所有的飞行装备由专人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维护,确保航空器处于最佳状态。对所有飞行员进行逐一的资质审查,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和业务考核,对营地内火源、防火设备、电线和监控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制定周密的应急情况处置预案,任务落实到人。我们希望大家多了解多参与航空运动,让更多喜欢飞行的人实现自由飞翔梦,也期待呼伦贝尔的旅游事业和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于清海是呼伦贝尔航空体育运动协会主席,多年来十分关心呼伦贝尔低空领域的发展。呼伦贝尔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低空空域试点改革,探索“低空空域管理+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乌阿海满”低空旅游集聚区。这让于清海对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充满期待。最近他作为组织策划人,正在为“飞阅内蒙古·振兴新乡村”航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活动做准备。
当前,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呈现飞行保障服务完善、应用场景多元的特征。全市拥有4个支线机场和6个通用机场的机场群格局,正在规划建设上库力、莫尔道嘎、红花尔基、毕拉河、大杨树和阿木古郎等通用机场。海拉尔机场建有可满足通航飞机维修停靠的机库1座,可停靠C类支线飞机的机库2座。根据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我市全面梳理了三大门类、9项适用的“低空+”应用场景,涵盖公共服务、生产作业和消费服务三大领域。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空气通透性高,目视飞行条件极好,海拔适中、气流相对平稳、空域宽松优势显著,这些都是发展低空经济宝贵的先决条件。下一步,我市将按需规划低空航线,合理划设低空空域,适度扩大试飞空域范围,搭建低空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组建低空运营机构,探索新型空域使用管理模式。有序完善低空基础设施,优化低空起降设施网,完善低空信息智联网,扩展低空客货运输服务,积极推动低空文旅消费示范,支持低空公共服务发展,提升教育培训科普产业,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延伸,不断丰富低空业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扎兰屯市积极发展飞行训练、机务维护保障等低空产业 韩颖群 摄
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蒙ICP备18005025号-1
copyright (c) 2018-2022 呼伦贝尔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