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文明网!

传承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
发表时间:2020-06-17 19:14:00 来源:hlbe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除了其健身娱乐功能之外,还因其独特的民俗元素和地域特色,显现出了思想文化的价值。内蒙古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它蕴藏着丰富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有竞技类、益智类、技巧类等多种类型。而这些传统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内蕴的民族、地域特色彰显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唯有大力挖掘、保护与传承,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与和谐共存。对它们的传承与保护,将会成为我们一直以来为之而探研的一项重要课题。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鄂温克抢枢

这里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绿色荡漾……它有厚重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辉映,有蒙、汉、鄂温克、达斡尔等25个少数民族的汇聚。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是历史传承久远、文化底蕴丰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多年来,25个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和谐共存,演绎着波澜壮阔、气势雄浑的多彩画卷。鄂温克旗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旅游强县等光荣称号。

在鄂温克旗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者,她热爱自己的民族,不遗余力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工作,保护和传承着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游戏竞技项目“抢枢”,她就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抢枢”代表性传承人——哈森其其格。据介绍,2008年6月,鄂温克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抢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09年哈森其其格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鄂温克族“抢枢”的代表性传承人。

自2009年哈森其其格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她积极投身“抢枢”运动的挖掘、推广、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将“抢枢”这项运动在鄂温克旗及呼伦贝尔市各中小学进行推广和普及,使“抢枢”成为全市中小学校本教材,她还亲自设计制作“抢枢”比赛服装,分别赠送于全国十个“抢枢”基地,为的就是让鄂温克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抢枢”走进人们生活中,让各城市及牧区的孩子们能够参加、热爱“抢枢”运动。在她的努力下,2017年“抢枢”已由原来的民运会表演项目升级为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2018年间,“抢枢”正式成为全国民运会的比赛项目,有力地提高了“抢枢”这项运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现如今,花甲之年的哈森其其格将会继续传承和保护“抢枢”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抢枢”(鄂温克语“枢体能”)是鄂温克民族同自然界搏击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古老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游戏项目,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儿孙满堂、畜群庞大的鄂温克家族,他们在一次草原游迁的路上,因领头车的“枢”(木轮车轱辘的销子)脱出遗失,致使后面的50多辆勒勒车无法行进,经验丰富的扎拉老人以谁先找到“枢”谁就获得重赏为由,召集两个儿子各自带队前去找“枢”。经过几番波折,他们都找到了“枢”,为获得奖赏,兄弟二人的队伍再次展开激烈的“抢枢”搏击,最终反应敏锐的大哥夺得了“枢”并把头车修好,游迁队伍胜利抵达目的地。事后,扎拉老人对两个儿子都进行了奖励,夸奖他们兄弟二人聪明灵捷、有顽强的拼搏意识,并教育他们以后都要团结合作、发挥各自长处、克服自身短处,定能占胜一切困难。因此,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家族勤劳勇敢、聪明机智的优秀品质,便把“抢枢”故事逐渐演化为鄂温克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体育运动。

据了解,“抢枢”这项运动有男队、女队和男女混合队三种,双方队员各5人以上。比赛时,先将“枢”埋在指定地点,双方谁先找到“枢”,便要喊一声“枢”,随即展开激烈的争夺,最后以夺“枢”者、并将“枢”敲打在终点的车轮上为胜。这项运动集合了鄂温克人日常狩猎、游牧等生产生活过程中的众多技能,同时展现和锻造了鄂温克人坚毅果敢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传承了鄂温克族民族精神。

在鄂温克中学,记者看到学生们在上“抢枢”课。学校的展览室里,一幅幅体育课上开展“抢枢”训练的照片、一座座金光闪闪的荣誉奖杯,使记者切实感受到这项民族体育竞技项目的普及程度。据哈森其其格表述,现在不仅各学校普遍开展“抢枢”运动,而且旗里各苏木、乡镇都有自己的“抢枢”代表队,在每年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上,也会进行正式比赛。

历经千年,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抢枢”这项传统民族体育游艺竞技项目,曾陪伴许多鄂温克人度过难忘的童年时光。因“抢枢”集合了日常游牧、狩猎过程中的众多技能,不仅深受鄂温克人民的喜爱,同时被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民族所接受着。

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蒙古族射箭之“布龙”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蒙古族的一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蒙古族部落。在《蒙古秘史》中记载着布里亚特蒙古族为“林中百姓”。现在布里亚特蒙古族人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西苏木和锡尼河东苏木,他们至今保留着古时蒙古族的传统服饰、饮食、习俗等。

他们自古以来非常爱好射箭运动,这便形成布里亚特蒙古族特有的运动——“布龙”。它是用牛羊或者野兽的绒毛制作而成的直径8×12厘米,用羊毛或者彩色布袋包缝制而成的小圆柱体,区别于其他射箭运动,射箭场地设在村庄或草场附近的草地上。每个“布龙”(箭靶)设在4×5米平整好的地面上,列成一排。布里亚特蒙古族“布龙”射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锡尼河地区。相传,在哪个部落或草场附近进行射箭运动,哪里就不会染上瘟疫、豺狼远离、虫害消失、牛羊肥壮,为此,布里亚特蒙古族人游牧到新的牧点后,都会在牛羊群周边射出三个箭,保佑牛羊肥壮、人畜平安。

据悉,蒙古族射箭(“布龙”)自治区级传承人额尔顿毕力格,自1980年开始跟随家里长辈学习“布龙”,目前已有38年的学艺实践经历。2012年他担任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布龙”协会副会长职务,目前,他参与的“布龙”大小型比赛、宣传、传艺、保护发展等活动近1000余次。曾荣获2010年全市“欢乐草原”内蒙古自治区健身大会射箭选拔赛季军;2012年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哈日靶”移动靶表演赛亚军;2013年中国西部那达慕(八省区)射箭个人赛第七名;2017年中国·鄂伦春国际森林山地运动节射箭邀请赛跪姿第五名及立姿第五名;2018年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哈日靶”选拔赛男子组第五名等多项荣誉。期间,他还积极参与布里亚特射箭保护、普及、发展等工作,用牛角、竹子及现代材料制作了30把弓和500多支箭,修复1000多把弓和箭,制作了540个“布龙”。

“‘布龙’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民族文化和记忆的载体,它可以考验人的意志力,培养人的顽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坚韧品质。经常进行射箭运动,可以促使人体产生良好的变化,不仅能增强臂、腰、腿部的力量,而且可发达胸、背肌肉,提高注意力,增强体质。接下来,我会教授更多年轻人学习布里亚特人射箭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让这种历史文明一直传承下去。”自治区级“布龙”项目传承人额尔顿毕力格说。

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鄂温克鹿棋

在鄂温克族聚居地区有一项传统民族体育游艺竞技项目流传已久——围鹿棋,它伴随了鄂温克民族走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断演变与完善过程中深受鄂温克人民的喜爱。围鹿棋不但具有技巧性、趣味性、可行性和随意性,而且更具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

2008年,围鹿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保护项目,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景军,现任鄂温克旗中学体育教师。自1997年始,韩景军挖掘、研究、整理鄂温克族围鹿棋。2006年,他撰写的《浅谈鄂温克民族的体育智力游戏——围鹿棋列入体育课教学实践的尝试》在内蒙古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学术论文一等奖;2014年,撰写的《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智力游戏“围鹿棋”》被选入鄂温克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录》书集中。

韩景军说:“在我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围鹿棋这个项目,而如今,这一传统民族体育游艺竞技项目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作为这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我有责任普及和推广围鹿棋,它对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团结协作、创新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据介绍,围鹿棋棋盘是由5条纵线、横线和8条斜线交叉组成,共35个交叉点,棋盘中间部分代表猎手们围鹿狩猎的主猎场,称为山坳,山坳的中心点称为泉眼,两侧的菱形和三角形称为小山和大山,代表着鹿逃躲藏身的两座山,这两座山与山坳相连接的点称为山口。围鹿棋共有26个棋子,二人对弈时分黑白两方,其中有2个稍大的白子代表着一对可爱的鹿,称为鹿子,24个稍小的黑子代表着24位勇敢的猎手,称为士子。首先把2个白(鹿)子摆在两座山口处,8个黑(士)子摆在山坳里层四方框的8个交叉点上,近围着泉眼,余下16个黑(士)子等待开局后用于陆续围堵白(鹿)子。这就是围鹿棋的棋盘、棋子与布子的基本规则。

记者了解到,在围鹿棋身后,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很早以前,有一个鄂温克族狩猎部落,他们生活在野生动物丰富的广阔林海之中,依靠勤劳果敢的猎手与忠诚机敏的猎犬,过着幸福的狩猎生活。一年夏天,猎长阿贵达带领部落十几名猎手和猎犬在深山密林中狩猎,游猎数日未见猎物。一日清晨,他们在山坳中,突然发现了两只似牛非马的野兽。猎长立即组织猎手们带领猎犬悄悄围猎。结果,那两只野兽飞快地逃出了猎手们的围猎圈,跑向远处。阿贵达迅速召集猎手们再次围猎,而两只野兽又纵身冲散了猎犬,再次逃出了猎手们的围猎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艾·莫根说:“从我们这两次围猎失败的经验来看,那两只野兽跑得快、跳得远。我们不动脑筋是捉不到这两只野兽的,它们走的路径和足迹有规律可寻,应该利用这里山势地形的特点,想办法立围障、设陷阱、下套子,再从外围向里围赶,一定会捉到那两只野兽。”于是,猎手们慢慢从外围向里围赶。果然,一只野兽钻进了套子里,另一只落入陷阱中。猎手们皆大欢喜,就在阿贵达下令准备宰杀这两只野兽之际,突然,在对面山峰上的云雾中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喝道:“大山林中的孩子们,手下留情,这两只神鹿在此已等候你们多时,就看你们有没有智慧捉到它们,你们果然不负上天所望,希望你们带回去精心驯养繁殖,它们会给你们带来幸福和吉祥。”在此以后,这个部落开始驯养繁殖这两只鹿,部落的鹿群不断发展,从此部落的人们过上了安康富裕的生活。部落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勤劳、勇敢、智慧的猎手们,便根据当时的围捕路线,研究出了鄂温克族围鹿棋。

围鹿棋是勤劳、勇敢、智慧的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狩猎生产生活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智力游戏;它是鄂温克人在围鹿狩猎实践过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它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鄂温克人在长期娱乐比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围鹿棋的比赛规则,并以它的团结合作、拼搏奋进、克服困难的精神相结合,传授教育更多的鄂温克人。它不单是一项纯粹的棋类项目,也是鄂温克族人不断累积优秀文化的一种表现。

目前,围鹿棋已同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一样被鄂温克人民列入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优化了学校体育创新这一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的生活内容。从围鹿棋名到棋子围困堵截鹿的棋法,都充分反映了鄂温克人围猎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的创造,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体育竞技项目。

传统文化是现代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来源,现代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之光便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不断变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诸多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各个民族独特的哲理思考、审美视角和价值观念,他们秉承着“文化传承”理念,将这种独特的优秀民族文化继承和传播开来,让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不被忽视遗忘,并且一直保持下去,使传统民族文化生生不息,成为现代民族文化的灵感和源泉。(呼伦贝尔日报)

网报系统
微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