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文明网!

齐宝德: 让竹板笔走近大众
发表时间:2020-04-09 16:27:20 来源:hlbe

今年89岁高龄的齐宝德老人现居住在呼伦贝尔市百年润通老年公寓。齐宝德出生于1932年,1951年参加工作,期间曾就读于呼盟师专(现呼伦贝尔大学)。1992年从市政协退休后一心专研起竹板笔的制作与使用,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竹板笔,喜欢竹板笔书法。

齐宝德最早接触、了解竹板笔书法是因为小时候每逢春节去姨家串门,看到姨夫巴德玛用竹板笔书写的对联、福字等。姨夫非常喜欢用竹板笔写字,看小齐宝德感兴趣,有时间姨夫就教他怎样用竹板笔写出优美的蒙古文字。可以说,巴德玛姨夫是齐宝德的启蒙老师,也是他学习制作并使用竹板笔的第一任老师。

1992年退休后,齐宝德便致力于竹板笔的制作与使用。他的好朋友桑代也是竹板笔书法爱好者。看到齐宝德老人特别喜欢竹板笔书法,就特意给他写了一本《竹板字体》,让他学习。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老人掌握了竹板笔推、拉、提、勾、挑、旋等书写技巧,对其中的线条、结构、章法也进行了深入的钻研。

据齐宝德介绍,竹板笔取材简便,制作也不繁琐。做笔的工具主要是刀和锯。拿几块只有一公分宽,不足半尺长的竹片,把头上削成斜的刻刀样,去掉外缘的硬皮和里面较软的部分,成为比刀刃厚的笔刃就成了。因为它经久耐用,做几个好笔可以使用好多年。

齐宝德说,蒙古族群众喜欢用竹板笔写对联、标语。在牧区,常可见到贴在蒙古包门和各类器皿、家具上,用竹板笔书写的“宝音乌力吉”(幸福富贵)、“图门乌力吉”(万寿千秋)、“巴雅尔”(欢喜)、“巴雅吉乎”(发家致富)等表示吉祥或祝愿的字样。用竹板笔写出的字,字迹工整、流畅,笔画简洁,线条匀称,风格古朴典雅。竹板笔也曾广泛用于书籍装帧、刊头设计、金石印章等。在与老人谈话间,他已制作出了两个宽度不一的竹板笔。齐宝德说,蒙古文是竖写的、长形字,有主干和基准线,所有字的主干宽度都是一致的,也都是沿着一个基准线写下去的。所以写蒙古文竹板书需要多做几个宽窄不一的竹板笔,因为文章题目字与正文字的大小往往不一样,写汉文与写蒙文的笔大小也不一样。而且写竹板字不用贵重的纸、笔、砚、墨,用少量墨汁就可以,蘸多了反而易聚集成堆。在汉字写法上,勾、圈、点、挑的形式可随便;竖的宽窄不求一致,斜着拿笔竖就变窄了;横、撇、捺要快写,且甩得要长一点,这样方能甩出竹板笔字的模样,更具艺术性。

据老人介绍,竹板笔除适合写蒙古文以外,还可以写汉文、英文、藏文、俄文等。我们看到在齐宝德老人的书法作品中,除了蒙古文、汉文还有用英文写的书法。

多年来,齐宝德潜心研究竹板笔书法,先后出版了《关于蒙文书法》《竹板书法作品集》《竹板书百家姓》等书籍,书写了几百幅蒙汉文竹板笔书法作品。在老人的屋内,悬挂着多幅用蒙汉文书写的党章内容条幅,老人笑着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多大年纪,都不能忘了每天做“功课”,这样日子过得才充实,活着才有意义。

齐宝德入住老年公寓已有5年了。他说,从公寓的领导到普通职工,不仅关心老年人的饮食起居,还特别注重他们的文化需求,为有书法、绘画爱好的老年人提供书房,为爱唱歌跳舞的老年人提供场地,公寓还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比赛,激发大家对书法美术歌舞方面的热情,也为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平台。齐宝德接着说:“我平时不太爱出门溜达,公寓里一有书法展览,或开展什么活动,公寓的总经理助理张仁国都会到房间来找我,鼓励我积极参与公寓活动。所以公寓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促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创作中。”看得出来,良好的居住环境也的确给老人安心钻研竹板笔书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齐宝德认为,竹板笔的技艺传承,对研究蒙古文的起源、发展与蒙古族历史文化以及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这门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少数民族书写工具,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现代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竹板可以做笔还可以写书法,也不知道竹板笔怎么制作,更鲜有人用竹板笔写字了。近几年,只要孩子们有空闲时间,齐宝德就会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教他们学习竹板笔的制作与怎样写好竹板笔书法。如果不是年龄大,精力体力有限,齐宝德还真想走进校园,为更多的孩子们传授竹板笔书写技艺,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竹板笔,喜欢用竹板笔写字。

“如果能将竹板笔的制作与使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使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世代相传,那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老人满怀希望地说。“父亲已经年近九十岁了,这两年一心想把竹板笔的制作与使用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老人此生最大的心愿,我们做子女的愿意帮助父亲完成这个心愿,也愿意成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齐宝德老人的孩子们纷纷表示。

迎着夕阳余晖,走出老年公寓。真心希望普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衷心希望齐宝德老人的心愿能够早日实现!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有了蒙古文字,随后便产生了蒙古文书法。最初蒙文书法都是用毛笔书写,后来有了竹板笔。竹板笔书法是蒙古族书法最原始的形式。起初主要是在动物的骨骼、树皮、石头上雕刻或用毛笔书写,后来渐渐发现竹子有表皮硬、纹理细、弹性佳、利于吸收墨汁等优点,从此,竹子开始成为竹板笔的主要材料,并开始普及。

从第一部蒙古文石刻碑文的发现至今,竹板笔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据《史集》记载,1225年成吉思汗为了纪念也松格创造的射箭距离的奇迹而立,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部蒙古文石刻碑文《也松格碑》,包括蒙古帝国时期的贵由汗印玺上的文字,都是用竹板笔写上之后再刻制而成的。

明清时期有许多史记、图解都是使用竹板笔书写。明末《成吉思汗黄金史》、清嘉庆托忒文《西游记》《江格尔制服哈喇克纳斯卷》《药用动植物图解》等著作都留有蒙古文竹板笔写本。自治区境内的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呼伦贝尔市等蒙古族群众聚居地都曾广泛使用竹板笔,竹板笔以及竹板笔书法对研究蒙古文字的起源发展和蒙古族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竹板笔作为蒙古族历来常用的一种书写工具,写出的书法字迹工整流畅,犹如印刷体字,十分美观规整,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蒙古族群众过春节、举行婚礼、召开那达慕大会时,都喜欢张贴用竹板笔书写的对联、标语。在牧区,常可见到牧民在蒙古包门和各类家具、用具上张贴用竹板笔书写的表示吉祥和祝愿字样的字符。竹板笔还曾广泛应用于刊头设计,篆刻印章等。随着蒙古文字的发展和规范,蒙古文竹板笔书法逐渐演变为一门独立的文化艺术,竹板笔也被众多喜爱竹板笔书法的人士所青睐,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及历史价值。(呼伦贝尔新闻)

网报系统
微信
回顶部